时间:2022-09-02 22:37:31 | 浏览:3286
【“特殊精神 特殊担当”——上海抗疫系列故事之五十七】
5月1日,上海的奉贤、金山、青浦、崇明、松江和普陀六个区实现社会面基本清零——在做好“三区“管控同时,开始“有限人员、有限区域、有限活动”。松江有近200万人口,是六个区中最多的,大江东工作室在多个社区体验基本清零之后的变化。
志愿者采样上岗:“上海人应该担当起来”
“今天发出入证,凭证就可以出小区”
“采样志愿者服装准备好,到了先穿起来”
当天早8点50分,东姐来到松江广富林街道绿地·蔷薇九里社区。蔷薇居民区书记、主任顾亚香正忙得脚不沾地。小区主干道上,居委干部和志愿者也都忙得不可开交。
“昨天下午的计划,是今天上午做抗原检测。可深夜得到新通知,今天上午改做核酸了——因为允许居民适度外出,每家每户还要发出入证。”顾亚香边巡查边介绍,“商超陆续开了,进店前必须看48小内核酸证明。街道决定,要在每个小区固定时间地点,天天可测,让居民既方便又不集聚。”
蔷薇居民区书记兼主任顾亚香(右三)与志愿者交流
蔷薇社区是个大居民区,有2573户,7500人。邻近地铁口,居民来源五湖四海都有,也有当地农民。第一天发出入证,第一天实施天天测核酸,事情一大堆,顾亚香忙到凌晨3点半,早上6点多又开始布置落实了。
顾亚香顶着黑眼圈张罗着。电话询问不断:
“我今朝要做核酸吗?”
“一家一天可以出去一个人,谁出去谁做,不用全家做哈!”
“我想下地干点活,可以吗?”
“可以。记着不能跨区走动。”
蔷薇社区南门和北门都设了核酸检测点,采样志愿者的“大白“陆续穿好,顾亚香不停地叮嘱:“记得戴两层手套,第一手套压着自己的衣服,第二手套压着防护服。每采十人,外面的手套就要换一次。”
采样志愿者在老师指导下上岗
为了让核酸采样点常态化,社区招募了16位核酸采样志愿者,经过培训,5月1日上岗。“上海这么大,不能总是依靠外地检测人员,他们来回太辛苦。上海人要靠自己,有担当。”志愿者说。
检测机构采样医生来了,带着大家开始采样。20个人之后,志愿者们上手采样,老师在旁指导。“一定要注意细节”,老师时时提醒。
出入证:“一家一次允许一个人出门”
“持出入证,从南门走。”随着志愿者指引,封闭了一个月的居民,陆续走出社区。蔷薇社区的南门,由社区向外开,大门中间是快递接收口,右侧是出口,左侧是入口。两侧都有物理隔离,也都有志愿者核查出入证。
人流不断。一个年轻母亲推着孩子出去,出示了出入证,志愿者在5月1日上划了一道杆,顺便提醒:“不能走远哦!”她笑:“我只是带娃到河边走走”。还有的居民拉着宠物狗出去遛弯儿。
蔷薇社区出口,要检查出入证
更多的人是出去采购。外面两排商业楼里,几家小超市开了。每家超市前都拉起了软隔离带。小菜场前面排队的人最多。“间隔一米排队,到商超门口要扫场所码,里面人流不能超过5人”,顾亚香说,“场所码的好处是,如果出现了‘阳’,可以快速知道哪些人来过,哪些人要隔离。”
蔷薇社区的商业街重新开放,菜店门口人最多
每个已开商超的店门,都站了个服务员,在反复提醒:“不用买太多,不用囤货哈,天天开门的。买好尽快出来,别多停留。”
10点左右,许多居民拎着大包小包回到小区。两个志愿者在门口查明出入证有出门记录,才可以进入。
购物完成回小区,也得看出入证
“为什么出入证写着不能开车?不能去别的区?”“目前不可以。有限人流、有限区域、有限活动。”顾亚香解释。“好吧,已经比过去好了”,居民表示理解。
一旁的志愿者很自豪:“我们居民真不错,难怪小区里至今没有一例‘阳’。”
购物卡:一家一次,一次一天
同是松江,不同街镇仍有不同。
中午12点,松江洞泾镇同乐广场的联华超市,陆续有人购物。“麻烦扫场所码,出示两张卡:出入证、购物卡!”保安反复地说。超市墙上,贴着两个卡的样张,一张是购物卡,一张红色的纸上写着:5月1日;下面一张是绿色的出入证样张。
购物卡按日期发,大家感觉很新奇
“购物卡起什么作用?”洞泾商贸投资管理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沈杰说,主要是限流,也是针对此前的难题作的调整。洞泾居民超过10万,3月份闭环管理前,居民涌到超市购物,引发大量人员集聚,对疫情防控不利,“所以我们要限制人流,光靠门口两个保安肯定不够,也担心执行不严。就采用了这个方法——购物卡上有时间,持当日卡才可以在当日购物,这样人员限流更清晰,保安压力也轻多了。
中午,洞泾镇防范区居民都领到绿色出入证。2点左右,联华超市前的同乐广场排起长队。记者问排队者:“购物卡日期不同,谁拿1号,谁拿2号3号呢?”一位长泰社区的居民回答:“购物卡共有五天:5月1号到5日。随意抽,抽到几号就是几号,不是天天有。”张沈杰解释,一家一个人,一家只有一次机会,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分流购物人群,做到不大规模集聚和拥挤。
“出来了感觉真好,超市也不挤。只是还不能开车,家里过来有点远。”有居民说。
中午2点,进联华超市的居民排起了长队
新增核酸采样亭,让所有人都能便利检测
张沈杰忽然接到电话:新增的核酸采样亭到了。
东姐跟着他走过去,一辆大卡车停在同乐广场,载着一个集装箱式的采样亭。“放在哪里好呢?”大家讨论。
采样亭拉来了
“本来计划放在同乐广场,可是,这么多购物者在排队,采样人群与购物人群会不会交叉,影响安全?有人设想放在停车场。可去了现场发现,卡车根本开不进。大家再修改方案,重新把它安置在同乐广场的广场上。
大吊车稳稳地将采样亭放下。“我们要重新规划排队方式,避免两个队伍交叉。”张沈杰说。
新来的采样亭让居民好奇 本文图片由谢卫群摄
目前,洞泾镇所有小区都设立了常态采样点。但那些商户、商住公寓以及流动人群怎么办?用采样亭方式,洞泾全镇按人口分布都有安排,方便所有人就近检测。
作者:谢卫群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上海频道
城市化的发展促进了人口聚集,也促进了人口迁徙,对于现在的上海市来说,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所以说上海市是一个相当发达的城市,这座城市更是面向国际,面向全球。当然对于在这座城市创业及工作的年轻人月均收入也要远高于其他城市。
6月6日下午,中国共产党上海市松江区代表会议召开,选举产生松江区出席中共上海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区委常委会成员程向民、李谦、韦明、时建英、竺晓忠、陈晓军、孙月忠、王玮华、周诚、朱大章、张磊在主席台上就坐。
”松江是上海之根“这个说法在全国范围内可能不算非常流行,但是在松江区深入人心。松江区究竟是不是“上海之根”。从根本来说,松江区本身也是上海市历史最悠久的地方,而且松江区也是上海市范围内曾经唯一的府——相当于现代的地级市。
2019年5月,一个关于上海市松江区主城C单元的规划,这个规划也是紧跟着《上海市松江区2035年总体规划》发布的,它已经关系到了松江EBD区域的重定位和建设。上海市松江区主城C单元也就是松江EBD所在的范围,这个松江EBD原本是松江区一个规。
在上海市的各个郊区当中,松江区一直有一个显著的优势,那就是城区自成体系,依赖上海市区比较少。在松江区的范围内,交通是以松江城区为中心,而不是过分依赖上海市区。即便是轨道交通的延伸,也是自成体系的角度,而不是打造“睡眠之地”。
今天(12月2日)下午,2020年上海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上海市模范集体表彰会松江分会场视频会议、松江区劳模先进表彰大会在区办公中心召开。松江区共有两人获评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18人获评2015—2019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先进工。
2020年7月,通过对上半年社会经济发展的总结,松江区在上海市的各个区当中,发展也是比较好的,几项经济指标还是在增长。从本年度的情况来看,松江区有了再次引领上海郊区的趋势。上海市松江区在2020年已经进入稳步发展区,G60科创走廊的产业作用
【“特殊精神 特殊担当”——上海抗疫系列故事之五十七】5月1日,上海的奉贤、金山、青浦、崇明、松江和普陀六个区实现社会面基本清零——在做好“三区“管控同时,开始“有限人员、有限区域、有限活动”。松江有近200万人口,是六个区中最多的,大江东
近期,G60莘砖公路匝道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成了专家评审,待市发改委批复后,计划于今年底前开工建设。记者从松江区交通委了解到,包括该项目在内,今明两年松江区共有13个重点交通建设项目计划开工,总投资约365亿元。
上海人的年夜饭菜谱,12道特色上海菜,每道菜都是上海人的最爱。上海是我们中国经济中心,是很多人向往的城市之一。上海人爱好甜食,各种炒菜都会加入白糖炒制。上海菜的特色是浓油赤酱,很香。今天是1月12日,还有19天就到除夕夜了,除夕夜的年夜饭各
2022年8月30日,工作人员搬运课桌椅,为即将到来的开学做准备。当日,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松江云间学校建成。将于9月1日投入使用。该校是一所高标准建设的公办12年一贯制学校,涵盖小学、初中、高中。
告居民书居民朋友们:当前疫情反弹风险依然存在,为进一步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根据本市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本区将于8月13—14日期间分区域分时段开展一轮全员核酸筛查。请居民朋友们按照所在街镇安排,有序参加核酸筛查采样,沿街商户、企事业单。
近年来,松江区通过织密一张网,创新监管模式,先行先试城市安全理念,打出了一套维护安全发展的“组合拳”,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面对新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业态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新挑战,如何在保安全的底线下,促发展。
来源:上海网络辟谣今天,网上流传一则“松江防范区刚传达市委办通知”,称从“明天开始,社会面管控全面升级,所有的小区都不进不出……”“所有的通行证件全部失效”“交警支队在电台呼吁明天路上不能看到人”。上海辟谣平台向松江区有关部门求证获悉,该网
上海大家都很熟悉,是著名的国际大都市,是我国华东地区经济最强的城市,是我国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有人说,上海是从小渔村发展起来的,没什么特别久远的历史。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上海的根在松江区。